“社區服務O2O”這個詞是我在2013年初在一位讀者的提醒下確定的這個詞,這個詞有點長也不太潮,不過它能清楚的概括這個行業的三個關鍵環節,第一,“社區”;第二,“服務”;第三“O2O”。
社區,就是多數人居住的居民小區;
服務,是說圍繞社區產生的服務市場;
O2O,是指通過網絡將居民線上線下的生活無縫結合。
“社區服務O2O”的意思是指通過互聯網更好的服務居民的社區生活。O2O本身的意思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而居民的社區生活活動本來就處在線上線下不停的相互切換的狀態,所以社區服務是天生的O2O項目。
社區服務從有社區開始就已存在,只是早期的社區服務水平與現在的不可同日而語而已。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O2O出現了,當O2O遇上社區服務,這個行業終于等到了爆發的前夜。
之前寫過了三篇關于社區服務O2O的文章,分別是《》、《》、《》,網上一搜“社區服務O2O”基本上都是我這三篇文章,這三篇文章是不同時間段對這個行業研究的一個反饋。本人不僅是這個行業的研究者,同時還是這個行業的一線參與者(與朋友創業中),所以對這個行業的感受與分享均是切身體會所得。
前面三篇文章之后有許多從業者聯系到我,有大公司的高管,也有一些高富帥創業者,當然也少不了許多為此打拼的屌絲,還有你想不到的物業公司等。筆者對這個行業的情況了解還算較多,各式各樣玩法都有耳聞。大體可分為電商類、服務類、媒體類、工具類、社交類。
社區網絡超市算是電商類。圍繞社區建設的網絡超市項目各地都有,京東在太原與唐久便利店合作也屬這個范疇之中。社區網絡超市無需做過多解釋,大家都能理解,是針對社區居民的電商業務。
社區定向團購,也屬電商類,以團購的形式切入社區電商市場相對容易一些,通常是在特定的時節提供團購產品,如各種當季水果團購,或特定節日的團購,如中秋團購月餅、螃蟹等,還有針對熱點事件的團購,比如霧霾天氣可以提供相關空氣凈化設備。
一卡通整合周邊商家,算是服務類。一卡通的形式在現在生活中已經很常見,不用在費唇舌去解釋了。這種模式的特點在于圍繞社區生活、社區商業提供一卡通式的便捷消費服務,現在很多社區都有門禁卡,而門禁卡將會作為一卡通的載體,反過來也可以說一卡通不僅將成為社區周邊商家消費的載體,也將會取代原來的門禁卡成為居民出行的鑰匙,當然還會提供更多其他功能。
提供家政維修等上門服務,也是服務類。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常見問題,比如修開換鎖、電路檢測、打掃衛生等,通過整合各類服務方,與物業簽訂合作框架,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有些服務是物業免費提供給住戶的,這筆服務費用由物業統一支出,有些服務是需住戶額外付費的,就由住戶承擔了。
物業通過與第三方整合服務公司合作不僅可為住戶提供良好的物業服務而獲得認可,還有可能額外節省一筆維修類工種的開資。第三方整合服務公司通過與多個物業合作即可獲得長期穩定的營收。
快遞收發服務,肯定也是服務類了。這個也很好理解,提供這項服務的多是社區周邊的商家,如社區超市一類等。當然,也有純粹的第三方代收發企業在做這樣的事,有些社區物業也已開始提供這項服務,天貓社區服務站更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相似服務的推行。
社區周邊黃頁,屬于工具類。大部分以手機APP形式出現,也就是整合周邊商戶,以及一些其他需求的電話信息。
社區媒體營銷,屬于媒體類。顯而易見,就是盡可能的利用社區內的位置資源開發廣告位,如大門入口,樓道入口等位置。其實,這種形式存在已久,在O2O大勢未到之前就有了,不過隨著O2O的崛起,社區內媒體的價值開始水漲船高。
社區社交互動,毫無疑問的屬于社交類。這類形式大概有兩種,一是開發獨立的社區社交APP,二是通過組織社區微信群進行溝通。第一種多是創業者的積極嘗試,而第二種多是原有社區利益者所為。社區社交潛在市場巨大,在美國鄰里社交應用 正在快速崛起,而這股風潮已經吹進了國內市場。
上文只簡單的介紹了各類模式的大體情況,沒有展開詳細的分析,因為此文不是深度分析,更傾向于行業介紹,關于每種模式的優缺點我以后會陸續詳述,有興趣的讀者也可直接與我交流。
另外,在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一提,為了避免其他新進入者少走繞彎路,我在這里指明一點:千萬別想著繞開物業。要想做大社區服務項目根本繞不開物業,應該想著怎么帶物業一期去做才是正道。
最后還有一句有必要在這里提一下:社區商業的單體價值不大,多個社區規?;蟛拍芤姷秸嬲氖找?。這也是下一篇文章要講的內容,巨頭們對社區服務O2O市場的渴望。
注:本文作者王利陽,正在運營微信公號 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對其文章感興趣不妨關注。